【學鋼琴:20%在老師,20%在學生,60%在家長!】♩.♪
以下文章引自:Jacky Lau Pianist
學藝術,自身努力、好老師固然重要,但最終助力孩子成才的是父母,學鋼琴亦是如此!
●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
無論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,很多家長說,我讓孩子學藝術只是想讓孩子玩一玩,並沒有想讓他成名家,享譽全世界,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學的時候,父母也會說不想學就不學了吧,反正將來也不想當音樂家。
於是孩子就“合情合理”的半途而廢了。這樣的孩子是不是要經歷玩玩的人生,是不是遇事就放棄就退縮?等孩子長大了會不會埋怨家長沒有逼他們繼續,叫他們堅持呢?既然選擇了學習藝術,家長要鼓勵,引導,持有堅定且溫和的態度去告訴他要堅持去學。“好說話”父母的孩子最後終會一事無成,三分鐘熱度是每個孩子的天性,但無論學什麼都貴在堅持。
聰明的父母,絕不會以愛之名放任孩子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”的學習態度。最可怕的敵人,就是沒有堅強信念。如果從小父母就不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信念,那長大後,誰還能夠幫助他呢?
●尊重孩子≠遵從孩子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父母越來越“尊重”孩子,常常喊著給孩子“愛和自由”的口號,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,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、過猶不及。於是,當孩子對舞蹈、書法、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,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,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,想要放棄時,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,說是聽孩子的,給他自由。殊不知這是家長在“偷懶”,打著“愛孩子”的幌子。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,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,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。
要知道,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,這時候家長不“逼”孩子,讓孩子“不想學就不學”,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,東學一下西學一下,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,形成惡性循環。久而久之,孩子只能什麼都學不會,什麼都做不成。
家長不應該動不動就被所謂的“快樂教育”麻痹,覺得逼孩子學習一項特長,就是扼殺孩子愛玩的天性,尊重孩子≠遵從孩子,小孩子會任性,但是大人不可以放棄督促的責任。 好的父母,應該幫孩子去盡力堅持一件事,而不是陪著他一起隨意放棄。學習一樣都需要付出辛苦,忍受寂寞和枯燥,懂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,懂得怎樣學會堅持。
●要成為孩子的引路人
不想讓孩子長大後悔,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,走在前面,成為孩子的引路人。 有時候,父母就是要“逼”孩子一把。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,是父母做的不妥;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,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,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。
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,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,有成就感才會堅持,久而久之,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,要讓孩子明白: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,今天不努力會努力一輩子。
越是進步快的孩子,他的父母和老師配合度越高。上課時佈置彈的作業回家練習一首不差,說的重點要改的地方全都認真完成,除非特殊情況很少請假。 “我從不抱怨,也不嫌煩。我做事情是很認真的,因為我要感染他什麼叫認真。從孩子開始學,不管颳風下雨,我們從來沒有缺過課。”一位音樂生家長這樣說。
教育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結果,自己不上心,家庭缺乏音樂氛圍,再厲害的老師也救不了。學藝道路坎坎坷坷,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細心引導,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。不要輕言放棄,孩子長大後肯定會感謝當初一直堅持不放棄的你。
文章出處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44595692190/posts/pfbid0FbDYxW8qqZAH8qznmt8AG14hDPy1zYuE5najwrxwhuyKK7z4bSrhLkaToMXwJC2nl/?mibextid=Nif5oz